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8 12 27 左永安顧問 台大 台師大EMBA 左記歐洲百年商行 高階經營管理 專案管理PMP 根據語言學家分析,口說語言的內容本身,其實只傳遞了7%的內容,55%是靠肢體語言,比如動作,眼神交流、表現內心情緒的面部表情等視覺傳遞,另外還有38%是靠語調,語速等聲音附加的特質傳遞。我發現除了口說的語言,還有語速、語調、肢體語言

褚士瑩/作家、法國踐行學院教練出版時間:2018/12/27 00:11蘋果日報

很多人以為溝通就是說話,但是在全世界各地以說話為工作多年以後,無論是演說還是進行訓練工作,我發現除了口說的語言,還有語速、語調、肢體語言,而這些元素,有時候其實比語言本身更重要。

根據語言學家分析,口說語言的內容本身,其實只傳遞了7%的內容,55%是靠肢體語言,比如動作,眼神交流、表現內心情緒的面部表情等視覺傳遞,另外還有38%是靠語調,語速等聲音附加的特質傳遞。

所以溝通時,我們不能只強調語言,對方要能夠從我的肢體語言跟語調當中,感受到,我對正在說的這件事情,真的很感興趣,充滿熱情,我相信我正在說的內容很有價值,而且我相信知道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

如果自己對自己說出的話翻白眼,或是眼神盯著電腦屏幕或者講稿,迴避跟人眼神接觸,不可能會讓人相信說話的內容。

當想要思考的時候,與其用無意義的句子填滿,還不如直接停頓。因為一個好的演講者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停頓,什麼時候應該聲音洪亮,什麼時候應該轉調,什麼時候要加速。

★眼神接觸
通常兩個人面對面講話時,與對方眼睛的接觸,最好把握在3~6秒左右,但是在講台上屬於「一打多」,仍然可以有意識的跟不同的觀眾眼神接觸,隨便左邊選一位,然後右邊選一位,再來中間選一位,如此一直反覆,直到演講結束為止。

最好讓每一個台下的觀眾,都記得在這場演講,他的眼神曾經跟你對上過,這會讓他對你這個人、還有整場演講印象深刻。

★走下講台
如果發現舞台的設計,讓講者跟聽眾的距離很遠,或是演講到一半,感受到聽眾跟你說話的內容,產生了很大的距離感,那就跳下講台吧!走到最前排的觀眾那裡,甚至走進觀眾裡,很友善、隨興地隨便問任何一個人,你知道他一定回答得出來,或是他一定會有自己意見的問題。

當講者像神明走下神龕的剎那,整體氣氛一定會立刻轉變,跟著活過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