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8 12 27 左永安顧問 企業要做好教育訓練有四大要素。一、以終為始、目標導向:二、實務為主、理論為輔: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四、走出教室、延伸學習:台大 台師大EMBA 左記歐洲百年商行 高階經營管理 專案管理PMP 即使是員工能力符合「今日」的需求,新產品、新技術、新趨勢不斷出現,也難保證能滿足「明日」的需求。除了找到「對的人」,企業還必須提供「對的環境」,讓人持續學習成長,以確保個人能力與時俱進、不被環境淘汰,而「企業教育訓練」就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2018-12-26 22:56經濟日報 吳育宏
在過去變動較小的經營環境,企業有比較高的機會找到適任員工。如今市場秩序、政府法規、消費喜好、技術應用都一日千里,企業要找到知識技能符合需求、可以立即貢獻的員工,變得愈來愈困難。
即使是員工能力符合「今日」的需求,新產品、新技術、新趨勢不斷出現,也難保證能滿足「明日」的需求。
因此,找到對的人就能長治久安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除了找到「對的人」,企業還必須提供「對的環境」,讓人持續學習成長,以確保個人能力與時俱進、不被環境淘汰,而「企業教育訓練」就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我認為企業要做好教育訓練有四大要素。
一、以終為始、目標導向:學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銜接就業,同樣的道理,企業教育訓練的目的是要銜接營運發生的問題和瓶頸。這也是為什麼管理階層必須對教育訓練有深入的理解,因為他們最了解企業當下遇到的困難是什麼。唯有從營運最核心的困難出發,辨識出企業的人力、能力缺口何在,才能為教育訓練設定正確的目標。
二、實務為主、理論為輔:無法應用到實務面的理論,就像人造花一樣,美麗但缺少香氣。在課程規劃與設計的階段,就要納入第一線員工的實務意見。而教材內容的設計要以案例為主、理論為輔。課程執行中講師最好總是用案例開場,理論只是用來歸納和收尾。課程結束後,重複驗證有多少比重被應用到工作上,更是必須持續追蹤與檢討的部分。
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必為教育訓練設定不切實際的遠大目標,透過幾堂課就想改變企業的陳年問題,無異是緣木求魚。
組織或個人的改變,大多是從小處一點一滴、持續且緩慢的累積而來。
只要在每一次教育訓練過後,請同仁列出自己可以發生的一項、兩項改變,然後持之以恆的貫徹執行,其實就達到階段性目標。
四、走出教室、延伸學習:教育訓練可能花費員工一個工作日,然而離開教室後的其他上百個工作日,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設計課後行動檢核表、心得分享報告、學習小卡等工具,可以有效延伸學習活動,讓課堂上的記憶延伸到實務的工作情境,才有機會把更多訓練內容與實務結合,刺激出更多火花與成效。
如果深入探究教育訓練的執行細節與內涵,其實它和企業的營運策略、組織管理息息相關,教育訓練真的不只是「上課」而已。

2018 12 27 左永安顧問 台大 台師大EMBA 左記歐洲百年商行 高階經營管理 專案管理PMP 根據語言學家分析,口說語言的內容本身,其實只傳遞了7%的內容,55%是靠肢體語言,比如動作,眼神交流、表現內心情緒的面部表情等視覺傳遞,另外還有38%是靠語調,語速等聲音附加的特質傳遞。我發現除了口說的語言,還有語速、語調、肢體語言

褚士瑩/作家、法國踐行學院教練出版時間:2018/12/27 00:11蘋果日報

很多人以為溝通就是說話,但是在全世界各地以說話為工作多年以後,無論是演說還是進行訓練工作,我發現除了口說的語言,還有語速、語調、肢體語言,而這些元素,有時候其實比語言本身更重要。

根據語言學家分析,口說語言的內容本身,其實只傳遞了7%的內容,55%是靠肢體語言,比如動作,眼神交流、表現內心情緒的面部表情等視覺傳遞,另外還有38%是靠語調,語速等聲音附加的特質傳遞。

所以溝通時,我們不能只強調語言,對方要能夠從我的肢體語言跟語調當中,感受到,我對正在說的這件事情,真的很感興趣,充滿熱情,我相信我正在說的內容很有價值,而且我相信知道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

如果自己對自己說出的話翻白眼,或是眼神盯著電腦屏幕或者講稿,迴避跟人眼神接觸,不可能會讓人相信說話的內容。

當想要思考的時候,與其用無意義的句子填滿,還不如直接停頓。因為一個好的演講者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停頓,什麼時候應該聲音洪亮,什麼時候應該轉調,什麼時候要加速。

★眼神接觸
通常兩個人面對面講話時,與對方眼睛的接觸,最好把握在3~6秒左右,但是在講台上屬於「一打多」,仍然可以有意識的跟不同的觀眾眼神接觸,隨便左邊選一位,然後右邊選一位,再來中間選一位,如此一直反覆,直到演講結束為止。

最好讓每一個台下的觀眾,都記得在這場演講,他的眼神曾經跟你對上過,這會讓他對你這個人、還有整場演講印象深刻。

★走下講台
如果發現舞台的設計,讓講者跟聽眾的距離很遠,或是演講到一半,感受到聽眾跟你說話的內容,產生了很大的距離感,那就跳下講台吧!走到最前排的觀眾那裡,甚至走進觀眾裡,很友善、隨興地隨便問任何一個人,你知道他一定回答得出來,或是他一定會有自己意見的問題。

當講者像神明走下神龕的剎那,整體氣氛一定會立刻轉變,跟著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