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2019 01 05 左永安顧問 台大 台師大EMBA 左記歐洲百年商行 精準訓練 中華網紅協會 高階經營管理 專案管理PMP 左記歐洲百年進出口商行 RIMOWA在2016年由LVMH集團買下八成股份 「慶真國際有限公司」痛失德國精品旅行箱RIMOWA在台銷售總代理 開發又可分成功或不成功,工作內容細分為尋找合適廠商、訪廠、報價(不成功項目在此階段即停止進行),接下來會同原廠R&D部門人員再訪廠、正式工程圖面確認、財務與法務人員再訪廠(由原廠自行決定是否需要)、打樣、試產、生產流程確定、品管流程設定、量產、品保檢驗,才能出貨。美國第三大吸塵器廠必勝(BISSELL)派工程師直接駐廠取代出貨前檢驗、介入工廠的製程與管理、全面監控進料檢驗(IQC)、生產流程管控(PPC)、線上品管(IPQC)、完成品檢驗(FQC)、品保抽驗(QA),甚至加負載全檢。

2019-01-04 05:25經濟日報 甘紹文
最近「慶真國際有限公司」痛失德國精品旅行箱RIMOWA在台銷售總代理的業務,聽說雙方歷經一年多的時間談判,最終還是失敗收場。
這種世界知名的銷售代理權之爭,篩選條件勢必嚴苛,我們局外人很難了解雙方折衝的過程與細節,想必是驚心動魄。但以結果論,慶真還是丟了苦心經營15年之久的代理權,拱手讓出台灣市場。
這個結果,令同為代理商的我感慨萬千,因為代理商的宿命就是如此。業務做太好,原廠認為你賺太多,要嘛砍服務費,要嘛任意增加一些額外又無理的要求。當然,最惡劣的就是收回自營,也就是說大好江山由代理商艱苦打下,到頭來原廠坐享其成!不過,萬一業務做得不夠好,原廠會認為你不夠努力,隨時想換代理,讓你寢食難安。
我相信,RIMOWA在2016年由LVMH集團買下八成股份後, 慶真應已就各種不利狀況做過沙盤推演應變,只可惜一切操之他人之手,就算事先知道喪失代理權的最壞狀況有可能發生,但也是莫奈可何。
台灣精品旅行箱的市場看似不大,競爭又激烈,但台灣人迷信名牌,購買力驚人。因此,LVMH當然認為RIMOWA的後勢可為,直營是必然的結果。
本人公司接手美國第三大吸塵器廠必勝(BISSELL)的台灣區採購總代理業務達十年之久,舉凡原廠想從遠東採購的東西,無論項目種類、數量多寡,我們一概都得承做。
工作內容大概可分開發與量產兩大方向,先談開發工作如何推行?
開發又可分成功或不成功,工作內容細分為尋找合適廠商、訪廠、報價(不成功項目在此階段即停止進行),接下來會同原廠R&D部門人員再訪廠、正式工程圖面確認、財務與法務人員再訪廠(由原廠自行決定是否需要)、打樣、試產、生產流程確定、品管流程設定、量產、品保檢驗,才能出貨。
當時,我們的服務費用為:模具採購金額的10%,零組件採購金額的3.5%,成品採購金額的2%。
但開發案成功,原廠下了訂單才能計費。否則,所有的前期花費概由我方自理。
開發案成功後進入量產,如按合約要求,我方只須在出貨前派品管人員檢驗,並將「驗過」或「驗退」的結果告知即可。
看似工作簡單,但是出貨驗過沒問題,出貨驗退當然也沒問題,只是就算一切按合約行事,只要連續驗退個幾次的話,供應商品質不好自然做不成後續生意,連採購代理的位置也會跟著不保。
因此,為了保有代理權,本公司做的工作遠遠超過合約要求
比如派工程師直接駐廠取代
出貨前檢驗、介入工廠的製程與管理、全面監控進料檢驗(IQC)、生產流程管控(PPC)、線上品管(IPQC)、完成品檢驗(FQC)、品保抽驗(QA),甚至加負載全檢。
如此深入工廠製程的作業方式,十年來我們才能保有幾乎是零退貨的工作表現。
但是,美商一直有個非常不合理的要求,即每年要求供應商無條件降價5%至10%,並美其名為「成本降低改善方案(CIP)。所以,每每CIP令一出,上游砍中游,中游砍下游,下游再砍原料商,整個市場血流成河。
這個提刀的劊子手誰做?當然是總代理的我們。
這是工作中無法逃避的必要之惡,只能憑良心拿捏,求取供應商最大的諒解罷了。
在我的經驗裡,除了專利性產品外,買方永遠是贏家,永遠不會滿足成本降低的要求!
我公司剛接代理時,第一年的採購總金額大約在400萬美元,公司用了八個人,其中四位是工程師。自此,業務量年年成長,到了第十年也是我們總代理約的最後一年,採購總金額已達2,000萬美元,聘用的人員也擴充近30位,其中工程師就超過三分之二。採購的項目更遍及韓國、日本、泰國與中國大陸。
公司業務看起來風風火火,獲利也不錯,但是我內心卻愈來愈不踏實,我們是從事採購工作,時時把成本觀念掛在嘴邊,原廠怎可能不會隨時檢討委外與自營的成本比較?
除了第一年試用期外,我們合約是每三年一簽,雙方須提前半年時間告知續約與否。因此,每三年我就得擔心一次,我深知業務做得愈好風險反而愈高。
果不其然,在第三次合約到期的前半年,原廠正式通知他們將在香港自行成立採購處,並要求將所有供應廠商的資料,工程圖、規格資料等,一概在限期內轉交香港採購處。
如此一來,我公司的業務量一下子銳減七成,勢必要裁員應變,員工雖然知曉實際狀況,也明知遲早會有這麼一天,但還是無法平常心面對。
因此,員工氣憤多於悲傷,不解為何工作表現優異反而會被中止代理權?
做不好不行,做太好也不行,這就是代理商的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