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北市前畜產總座遭貶官掃廁所 週刊爆柯市府霸凌台北市畜產公司總經理姚量議2019今年9月回鍋,週刊報導,前任總經理楊嘉仁因涉弊案遭拔官,目前不但職等連降4級,甚至還被派去掃廁所、刷油漆及洗地板,引發職場霸凌爭議。


週刊爆楊嘉仁從總經理被拔官至專員,還被叫去做掃廁所刷油漆,疑職場霸凌。圖為畜產公司家禽批發市場。(資料照)
週刊爆楊嘉仁從總經理被拔官至專員,還被叫去做掃廁所刷油漆,疑職場霸凌。圖為畜產公司家禽批發市場。(資料照)
2019-11-20 07:02:2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北市畜產公司總經理姚量議2019今年9月回鍋,週刊報導,前任總經理楊嘉仁因涉弊案遭拔官,目前不但職等連降4級,甚至還被派去掃廁所、刷油漆及洗地板,引發職場霸凌爭議。
鏡週刊報導,姚量議2018去年6月以「完成階段性任務」為由辭去總經理一職,當時有媒體報導,市長柯文哲原打算續任,但時任副市長陳景峻執意換人,由業務經理楊嘉仁升任,直到2019今年9月姚再被找回接掌畜產公司;姚量議今年多次被陪柯文哲走訪中南部,為柯出了不少力,被視為是柯家軍輔選大將。
報導提到,至於楊嘉仁則是被指控擔任業務經理時,在得標廠商未符合資格的情況下讓該公司得標,涉嫌圖利,內部調查雖合法,但北市府產發局仍以楊涉犯背信罪送辦,並遭柯市府拔官降職,從原本月薪8萬餘元的總經理,一路降到5萬餘元的專員,職等也從13等連降4級成為9等,還被要求搬到會議室角落上班,並做清掃工作;台北地檢署則在今年11月做出不起訴處分,還他清白。

姚量議否認霸凌︰我自己也有掃

姚量議則解釋,畜產公司從上到下共37人,因人力不足還要輪夜班,今年10月因公司一位清潔員開刀請假半個月,只好請業務量較少者去支援,才會找楊嘉仁,但後來楊也沒去,姚量議遂說「自己去掃」,也有照片及公文為證。
姚量議說,市場清潔一定要每天做,缺人時就找人協助,自己也不例外,並沒有所謂的職場霸凌或清算,強調公司並沒有虧待楊嘉仁。他也說,沒有霸凌、更沒有清算,楊嘉仁遭降調是他回任前的事,也不是他下令。

2019-11-21 13:46聯合晚報 U觀點
台北畜產公司前總經理楊嘉仁去年到職不到一年,因涉及司法案件,一路從月薪8萬多的總經理,降職到月薪5萬多的專員,被現任總經理姚量議下令去做清潔工掃廁所,引發職場霸凌爭議。前總經理能不能掃廁所是一回事,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對於此事的輕率回應,顯然更應該檢驗。
楊嘉仁因羽毛清運標案被指控背信及圖利廠商,調查期間楊嘉仁不斷喊冤,請辭總經理,因而從月薪8萬多的總經理,降到月薪5萬多的專員。
因涉案被調職、冷凍或導致總薪資減少,就算獲檢方不起訴處分或法官無罪判決,也無法官復原職,也是公私職場慣見事例。但繼任老總簽發公文要前任去做掃廁所,掃市場,擦油漆等場區清潔工作,若說無任何政治或恩怨考量,又有多少人能信。
台北市政府擁有畜產公司近半股權,當今總經理又是市長愛將,兼任台灣民眾黨九人輔選小組成員。面對這個爭議,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不是說總經理就不能掃廁所,他有時候也會幫忙掃,當學生都有掃過,這種掃廁所的事情有需要問到市長嗎?對核心爭議的閃避態度,讓人不敢苟同。
職業不分貴賤,擁有30多名員工的畜產公司,缺清潔工半個月,上自董事長、總經理,下到警衛工友,若是由全體同仁各自認領時段,何嘗不是美事一樁。畢竟公司真有迫切需求,本就須齊力同心完成,包括掃廁所在內的種種事務。何況高階人員的親身示範,更能發揮領頭羊的效果。
畜產公司卻是由領導人簽發公文,要特定高階人員去做非其本職專長之事,就算並非出於恩怨或故意,也至少意味著領導人的人力調度能力,或公司人事任用體制出了問題。
人民不會無聊到要求市長連什麼人掃廁所都要管,可是,市長有督促所轄單位是否合理運作的責任。柯文哲擔任黨主席的台灣民眾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提名還是由台北市府勞動局長賴香伶當排頭。想獲取勞工選票,卻又輕忽涉及職場霸凌爭議事件,也難怪引來批評。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2019 12 29 左永安顧問 【博恩夜夜秀】韓總駕到!迎接夜夜秀開播以來最熟悉的陌生人!觀看次數:5,091,151次•首播日期:2019年12月24日

2019 12 29 左永安顧問 壓力管理 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 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壓力管理

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

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只改變“A”,可能永遠也沒法改變“C”,但你可以從“B”著手,

也就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比如,你上班看到老闆臉色不太好A),

如果你認為老闆是在對你不滿B),

你這一天都會如坐針氈,壓力很大C);

但是如果你認為是老闆身體不舒服(B),

你也許會去關心一下老闆,換來他對你的感謝,你自然壓力全無(C)。

不同的看法,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人的欲望是世界上最難填滿的溝壑,只要有欲望,就會有壓力。

壓力永遠不會因為賺了更多的錢而變少,賺了一百萬元,

你還想要一千萬元。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心態,做到所謂“盡人事,聽天命”


除了心理的“按摩”,還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壓力呢?

我在這裡還是提供三種小方法。

第一,給自己“洗個腦”。有一種專門應對壓力的工作方法,是由美國教育家

       大衛·艾倫提出的,叫作GTD工作法”(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情搞定)。

       它的核心理念就是4個字:清空大腦。

       當人們頭腦裡有很多件待辦事項的時候,自然的生理反應就是壓力大。

       這時候你只需按照任務清單,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件事。

       這比同時想著幾件事更有效,壓力也能因此得到舒緩。

第二,給自己掃個除。

       我有個習慣,只要家裡有我覺得一年之內用不上的東西,就一定會被我扔掉。

       大多數人其實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大多數人會覺得“沒準兒以後還用得上”,

       然而事實證明,大部分“沒兒以後用得上”的東西以後往往根本用不上。

       放心地扔吧!在我看來,扔東西是減緩壓力、提升生活品質的不二法則,

       你從這件事上獲得的益處遠大於可能的損失。類似的方法還有定期刪掉你永遠

       不會看的收藏夾,刪掉那些你永遠懶得整理的老照片,把你一年也穿不了一次

       的舊衣服捐出去,等等。

第三,給自己放個假。

      壓力實在大的時候,不妨給自己放個假。放假的方式有很多種,時間長一點兒的,

      比如旅行。

我每年一定會給自己徹底放個假,享受一次長途旅行,回來之後的狀態總是會更加飽滿。

當然,時間不充裕的話也有其他選擇,比如在專屬自己的時光裡,跑步、閱讀、烘焙,

總之,做一些你可以沉浸其中的事情。


一句話理解壓力管理:盡人事,聽天命。


2019 12 29 左永安顧問 D2 群我倫理與績效表現(5小時)2. 工作倫理與職場道德之認知與掌握 共通核心職能 案例 台北一間上市公司的林姓會計師,上班時偷聽到公司投資委內瑞拉政府標案失利,將發布重大消息公告認列29億元虧損,竟趁訊息發布前出脫手中股票降低自身損失,結果涉犯內線交易罪被起訴;新北地院審理後,考量林員沒有前科,犯後深感悔悟,判刑1年7月後,也宣告緩刑3年,緩刑期間須支付公庫3萬元。



台北一間上市公司的林姓會計師,上班時偷聽到公司投資委內瑞拉政府標案失利,將發布重大消息公告認列29億元虧損,竟趁訊息發布前出脫手中股票降低自身損失,結果涉犯內線交易罪被起訴;新北地院審理後,考量林員沒有前科,犯後深感悔悟,判刑1年7月後,也宣告緩刑3年,緩刑期間須支付公庫3萬元。

2019-12-29 18:51聯合報 記者陳俊智/新北即時報導

台北一間上市公司的林姓會計師,上班時偷聽到公司投資委內瑞拉政府標案失利,將發布重大消息公告認列29億元虧損,竟趁訊息發布前出脫手中股票降低自身損失,結果涉犯內線交易罪被起訴;新北地院審理後,考量林員沒有前科,犯後深感悔悟,判刑1年7月後,也宣告緩刑3年,緩刑期間須支付公庫3萬元。
判決指出,林姓分析員在2016年1月因工作關係,得知委內瑞拉政府因為油價下跌導致財務不佳,情況已影響公司回收該國政府標案款項,公司股價可能因此下跌。7月間,他因為座位緊鄰公司主計,又偷聽到主計密集向財務長報告呆帳持續增加,將發布重大消息認列29億元損失,於是搶在公司發布前先脫手股票。
審理時,林園坦承內線交易,認了公布重大訊息當天早上已網路下單方式出脫手中41張股票,減少損失約12萬元。
法院認為,林員身為上市公司會計,在資訊優勢方面比一般公開市場交易人更有競爭力,卻利用自身職務之便,規避原本應承受的損失,此舉不但破壞證券市場公開透明的交易秩序,也犧牲了投資該公司的其他股民權益,但考量其犯罪情節和犯後坦承等情,應無再犯之虞,因此宣告緩刑3年,以勵自新。

台北一間上市公司的林姓會計師,上班時偷聽到公司投資委內瑞拉政府標案失利,將發布重...
台北一間上市公司的林姓會計師,上班時偷聽到公司投資委內瑞拉政府標案失利,將發布重大消息公告認列29億元虧損,竟趁訊息發布前出脫手中股票降低自身損失,涉犯內線交易罪被法辦(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2019 11 25 左永安顧問 區塊鍊 工業4.0 哈佛個案 精準訓練 職能基準 職能導向課程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鳳清道德宮 中華網紅協會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專案管理 TTQS ICAP PMP WINE IBM 根據安永於2017年所發布的全球調研報告「企業的非財務資訊表現是否對投資人展現企業真實的商業價值?」訪問3為了讓我了解台灣的假酒問題有多嚴重,曾經擔任台灣鑑識科學學會理事長的張維敦特別帶我去看了兩家超市的酒架。看完後的結論是:台灣處處都有假酒。政府各主管機關等各部會需要整合資源,依據《菸酒管理法》、《刑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商標法》等加強取締。


2019 11 25 左永安顧問 區塊鍊 工業4.0 哈佛個案 精準訓練 職能基準 職能導向課程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鳳清道德宮 中華網紅協會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專案管理 TTQS ICAP PMP WINE IBM 根據安永於2017年所發布的全球調研報告「企業的非財務資訊表現是否對投資人展現企業真實的商業價值?」訪問3為了讓我了解台灣的假酒問題有多嚴重,曾經擔任台灣鑑識科學學會理事長的張維敦特別帶我去看了兩家超市的酒架。看完後的結論是:台灣處處都有假酒。政府各主管機關等各部會需要整合資源,依據《菸酒管理法》、《刑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商標法》等加強取締。

2019-11-24 22:54經濟日報 吳仁麟
為了讓我了解台灣的假酒問題有多嚴重,曾經擔任台灣鑑識科學學會理事長的張維敦特別帶我去看了兩家超市的酒架。看完後的結論是:台灣處處都有假酒。
張維敦說,假酒大約有兩類,一類屬假冒型,此類把酒品名稱、酒瓶外觀、原料標示與酒液顏色均設計為酷似真酒,卻以低成本之食用酒精、香料調製,完全沒有經過一般製程釀造的酒應含之成分與強度比例;另一類是攙偽型,這一是蒐集知名品牌真酒舊瓶,裝入少部分真酒後再調兌食用酒精、香料或其他劣質成分,讓消費者誤認所購為高價特定品的酒。
「不管有沒有造成立即明顯傷害,喝假酒對人的影響絕對不是正面的,釀製酒的關鍵元素應該全部來自天然,而假酒卻大部分不是,但是一般人卻沒有能力加以識別。」張維敦說,為了不讓假酒暴露在辨識假酒能力不足的消費者面前,政府各主管機關等各部會需要整合資源,依據《菸酒管理法》、《刑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商標法》等加強取締。
財政部的「菸酒管理法施行細則」中對於各種酒類的產品種類標示有相當明確的規範。
譬如「威士忌」是指「以穀類為原料,經糖化、發酵、蒸餾,貯存於木桶二年以上,其酒精成分不低於40%之蒸餾酒」;
而「葡萄酒」是指「以葡萄為原料製成之釀造酒」。
市面上許多假冒型的酒,都使用未變性酒精(符合CNS15351食用酒精國家標準)所調製之酒,在產品種類上理應標示為「其他酒類」,
但卻都標示出讓消費者誤解誤解的「威士忌」、「高粱酒」、「葡萄酒」。
最可怕的假酒,是利用食用酒精和人工色素與香料調出來,顏色和氣味幾可亂真,如果不是很專業的品酒人,往往很難喝得出來。再加上利用回收的酒瓶與偽造的酒標和酒蓋封膜,滲入各個通路之後,要追查就更是困難重重。張維敦用三分鐘教會我三招如何識別假酒。
第一招是在透明玻璃杯倒入半杯待測的酒,再加入半杯的冷開水,藉由杯中酒的酒精度下降,透過簡單光源(如手機光源)自杯底往上照射,比較原來透明的酒液,若呈現結霧狀應屬真酒,如沒有雲霧而維持澄清狀就可能是假酒。
第二招是把1cc的待測酒塗到透明玻璃片上,靜置一段時間後,讓酒精與水分蒸發後變乾,真酒裡那些來自發酵產生或從橡木桶萃取出來的大分子將形成不透明的薄膜(或稱之為酒液斑),如果玻璃片仍舊維持透明可穿視背後景物,就可能是假酒。
第三招是把酒塗兩滴在手背上,用另一隻手指抹擦幾下,酒精與水分會立即揮發掉,之後再聞聞手背上有沒有殘留明顯的橡木桶香味或高粱酒的酒醪味。如果有應屬真酒,如果沒有就可能是假酒。
經過多年努力後,對於蒸餾型的威士忌和高粱酒真偽鑑識工作已有一定的成績。張維敦的下一個任務,是處理來自全球大量的葡萄酒,要鑑識這種釀造型的真偽葡萄酒所需的專業也不太一樣,但人稱「假酒神探」的他,仍然充滿信心的精進各種鑑別技術,樂觀自信迎接下一個任務。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經濟日報關心你.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創投家約翰.杜爾(John Doerr)在其著作《OKR:做最重要的事》(Measure What Matters: HowGoogle, Bono, and the GatesFoundation Rock the Worldwith OKRs ,繁體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指出,OKR是前英特爾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依循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目標管理理論衍伸出來的,它的重點在於設定目標(Objectives),讓全體員工了解「我們想去哪裡?」「公司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而完成哪些工作(KeyResults)可以達成這個目標?

2019-10-02 17:15哈佛商業評論 文/張彥文

圖/取自Pexels
圖/取自Pexels
接近年底的時候,又到了企業「算總帳」的時刻,今年的績效目標達成了多少?達標者如釋重負,未達標者惶惑不安......這樣的劇情每年都得上演一次。
現在績效考核的主流當然是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用來評估團隊或個人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其重點在於以量化的方式做評定的準則。
但如同本期的封面故事指出,在企業以數字掛帥的情況下,是不是大家都陷入了數字的迷思,甚至被數字綁架了呢?
另外,這些目標通常是管理階層由上而下訂定的,多數員工只能被動接受。再者,各部門的績效指標是獨立的,缺點是見樹不見林,很少員工能夠具體且完整地闡述公司的整體策略。
因此,近年來管理學界和業界開始討論,有沒有更好的績效管理方式? 其中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算是最常被提及的一項。
根據當代最重要的創投家約翰.杜爾(John Doerr)在其著作《OKR:做最重要的事》(Measure What Matters: HowGoogle, Bono, and the GatesFoundation Rock the Worldwith OKRs ,繁體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指出,OKR是前英特爾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依循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目標管理理論衍伸出來的,它的重點在於設定目標(Objectives),讓全體員工了解「我們想去哪裡?」「公司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而完成哪些工作(KeyResults)可以達成這個目標?
舉例來說,一支職業棒球隊,設定的目標是「提高球團營收15%」,其關鍵結果可能有以下幾項:第一,贏得年度總冠軍;第二,主場觀眾人數提升30%;第三,打造新的形象標識系統。
OKR可提高成員的參與和認同
OKR與KPI最大的不同在於目標訂定的方式。政大企管系教授韓志翔表示,傳統KPI的制定是由上而下,高階主管訂定目標之後,再分配到部門或個人;OKR則需透過內部的討論形成共識,可能是由下而上,以及平行單位的溝通之後來決定。
依據組織行為當中的「目標設定理論」(goal settingtheory),讓部屬參與目標設定的過程,會提高員工的接受度,後續執行的積極和主動性也較佳。
因為OKR強調幾個重要的原則,包括員工參與決策、參與利潤分享及資訊分享,對員工會產生很強的心理擁有感,會展現出更多的組織公民行為。
所謂組織公民行為,是指企業中的成員自發性做出超越職責內容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正面的作用。
韓志翔舉例,2001年納莉颱風侵襲台灣,暴雨造成嚴重的災情,當時有一位聯邦快遞(FedEx)的員工,進到辦公室時發現地下室開始淹水,於是就趕緊拿了鑰匙,把停在地下室的幾輛貨車開到高處停放;後來獲得美國總公司的特別獎表揚,並飛往美國受獎。「當你對這個組織產生認同感,就會願意投入職務說明書以外的工作。」
OKR有較好的應變彈性
KPI績效考核評鑑的時間大多定在年底,但環境變動快速,企業常需改變調整,年頭定下的KPI如果中間都沒有追蹤調整,到了年底可能會發現跟公司的需求差距很大,但這並不代表員工不努力,而是目標沒有適時修正。
OKR則強調階段性,以季,甚至是月來追蹤,如果環境改變太快,就會考量下個季度如何調整,讓員工更清楚他的目標,員工也會主動衡量他的資源、能力、時間,是否足以達成下一個目標,方向感會更明確。
改變並非一蹴可幾
OKR要成功,首要關鍵在於領導人的決心,願意投入資源、人力、時間。
其次,要充分與員工溝通,尤其是各部門主管的接受度。
否則員工常會有抗拒的心理,為什麼要做這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通常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潛移默化,才能慢慢變成組織內部的共同語言和價值觀,
形成新的文化。
韓志翔強調,要採用OKR必須分成五個層次,
最上層是公司的「使命」和「願景」,領導人要告訴員工,公司存在的意義與目的;
未來五到十年,公司會變成什麼樣子?
再來是「策略」,也就是經營的重點和優先順序,
之後才能進入「目標」:
企業聚焦達成的事項為何?最後才能制訂「關鍵成果」,也就是朝目標推進的具體進度。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政大EMBA執行長黃國峯則提醒,是否適用OKR也要看企業的特性。
如果企業生產模式是投入(input)、運作(operation)、產出(output)的封閉循環,
是很明確可以計算投入與產出目標,甚至可以交由AI 或是機器人來執行的工作,
其實就不見得需要OKR。
反之,如果工作特性是比較難以預測的,或常有變化、難以衡量,
也沒有類似的經驗可學習,用OKR 也許就會比傳統的方式要好。
管理者也可以藉此了解員工面對的挑戰或困難是什麼,
協助大家訂出一個同時能達到公司與員工的目標。
是否能融入企業原本的文化也很重要,如果企業本來就是屬於溝通協調的,可能比較適合。
如果是習慣由上而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老闆可能就要有很明確的命令和做法,
因為企業本來就沒有這種文化,面臨的挑戰和抗拒會比較大,效果也可能沒有那麼明顯。
黃國峯強調,原理原則是死的,重點是靈活應用,因為即使國外採用OKR 的企業,
做法也不會完全相同,一定會視公司的狀況和需求調整,主軸在於精神,做法容有差異
本篇內容請按此
更多內容請見2019年10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別把指標當策略〉

2019 10 02 左永安顧問 工業4.0 哈佛個案 精準訓練 職能基準 職能導向課程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鳳清道德宮 中華網紅協會 中華民國酒類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專案管理 TTQS ICAP PMP WINE 深入分析網紅的商業模式,其實非常類似歌手,收入幾乎都是依靠外貌的表演、代言、置入而來例如張惠妹「聽海」的作曲家涂惠源就曾表示,光是這首歌,當年就給他帶來超過台幣千萬元的銷售分潤,而且每年透過MUST等著作權,仲介機構都會有數十萬的授權金收入。

2019 10 02 左永安顧問 工業4.0 哈佛個案 精準訓練 職能基準 職能導向課程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鳳清道德宮 中華網紅協會 中華民國酒類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專案管理 TTQS ICAP PMP WINE 深入分析網紅的商業模式,其實非常類似歌手,收入幾乎都是依靠外貌的表演、代言、置入而來例如張惠妹「聽海」的作曲家涂惠源就曾表示,光是這首歌,當年就給他帶來超過台幣千萬元的銷售分潤,而且每年透過MUST等著作權,仲介機構都會有數十萬的授權金收入。



2019-10-01 23:35經濟日報 黃沛聲(作者是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面對Ana這種在Youtube中爆紅的美女網紅,同時接美妝的品牌代言與影片中產品置入就有豐厚收入,其實日子很快活!不過聰明的她其實內心都有一個陰影:「若是哪天觀眾的口味變了,或是Youtube哪天像FB一樣不紅了,自己賴以獲利的粉絲基礎怎麼辦?」
深入分析網紅的商業模式,其實非常類似歌手,收入幾乎都是依靠外貌的表演、代言、置入而來,若是歌手當紅,日進斗金真的不是誇張的形容詞。不過,這種收入都是服務費性質,有演才有得,一旦身體狀況有異無法演出,之前又養成奢侈習慣,遇上收入突然落空,經濟瞬間就會產生問題!所以常聽到以往知名的歌手,因為沒有演出機會而晚景淒涼!
相較於歌手,作曲、作詞家的收入就是細水長流的穩定收入。二者的主要差異在於,後者生產出了可以長期銷售的「產品」:詞、曲著作權,作曲者可以一輩子靠產品銷售獲利,而歌手則沒有產品可以銷售。
例如張惠妹「聽海」的作曲家涂惠源就曾表示,光是這首歌,當年就給他帶來超過台幣千萬元的銷售分潤,而且每年透過MUST等著作權,仲介機構都會有數十萬的授權金收入。
依照《著作權法》,只要「聽海」在KTV繼續有人唱或在KKbox上繼續有人聽,涂大就算老年退休,仍然能繼續收授權金。且依據世界多數國家的規定,著作權的收入可以延伸至作者過世後50年,甚至涂大的兒孫也可以繼承著作權,繼續分潤!這就是銷售「產品」優於「服務」的好處。
由於Ana本身現有的頻道粉絲領域在於美妝、保養品,因此我給她的功課是:盡快利用現有在Youtube、IG上的影響力,創造出有代表性的「品牌」,及能延伸產生價值的「著作權」,生產出能跨平台的「產品」。
怕她聽不懂,我再舉了個案例:
牛爾可說是台灣美妝保養品開箱影片的網紅始祖,轉化為品牌的成功案例。2000年左右,牛爾透過擔任「女人我最大」的固定來賓,講解演示各種品牌保養品的使用方法及效果,成為公認的「美容教主」,同時代言了許多國際品牌,影響力覆蓋所有華人地區。
牛爾很聰明的在個人成立公司後,創立了「NARUKO」這個商標,並且運用「牛爾親研」等口號,將個人魅力轉化加持為品牌價值,在各網路平台、實體通路上打響知名度,再分別推出「京城之霜」、「ampm」等分眾產品讓公司擁有商標、產品、通路,能夠獨立生產運作銷售,橫空打造出美之本(Beauty Essential)這個公司的價值,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重量級投資人的青睞,進而投資推動NARUKO的跨國銷售,坐實了公司的價值。
當然,牛爾也就不需要每日追著上節目收通告費,就能有穩定收入了!
親愛的Ana,透過個人知名度落實價值在品牌、產品之上,才是累積公司長期價值的健康商業模式!妳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2019 10 03 左永安顧問 溝通過度(over-communicated)我們的處境畢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如何選擇?將是關鍵。工業4.0 哈佛個案 精準訓練 職能基準 職能導向課程 左記歐洲商行 安永經營管理顧問集團 台北左府(無極)鳳清道德宮司 台大 台師大 EMBA 共通核心職能 專案管理 TTQS ICAP PMP WINE

2019-10-01 23:35經濟日報 邢憲生

「好端端的你為什麼要離職呢?」面對平日表現優異,忽然向我表達即將離職的同事,我不禁有些納悶。「難道你有什麼委屈,或是平日視你為左右手的老闆不夠珍惜你?」「你猜對了,這就是我最氣不過的地方!」同事忿忿不平表示。
原來前些日子同事因為負責的專案,在進度上和主管有些意見相左而出了狀況。在雙方僵持不下,主管忽然用開玩笑方式向他說:「像你這種堅持己見的刺蝟,在我這裡恐怕會前途堪慮喔!」
雖然主管事後請同事不要在意,那只是自己的無心之言,當作是耳邊風就好,但同事可不這麼想。「這哪是玩笑話,很嚴重的,恐怕就是他的肺腑之言!我之後再也無法相信他了。」
在這個強調互動但眾聲喧嘩的時代,每個人都急切想將自己的想法透過不同的方式與管道,隨時隨地傳遞給其他人。雖然這種溝通過度(over-communicated)的方式,比起那些因沉默、分心、忽略之類讓我們覺得不受尊重而抓狂的肢體語言,感受上要好一些,但凡事都忍不住要多說兩句的趨勢,有時也會讓接受者因不平而充滿挫折。
尤其當我們處於不用直接面對他人的電子化溝通環境中,在缺乏因面對面產生的顧忌下,隱匿性更加深了我們肆無忌憚的發表未經深思的情緒性言詞。
然而,言為心聲,在語言(包括文字)就是發送者靈魂鏡子的認知下,不論送出的訊息是無心還是有意,接收者都會將其當作是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這也意味著,我們表達的任何訊息,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都將在對方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記。
因此,忍不住多說兩句的後果(尤其是從主管、政治領袖、父母親、師長、配偶這類對特定對象有絕對影響力的人)不能以自己一時衝動或只是開玩笑這類藉口輕輕帶過;事實上,它對當事人產生的痛苦,有時會比刀槍創造的傷害來得更深遠且持久。
既然我們都是凡人,不可能沒有情緒或脾氣,但是一旦在言詞上犯了錯,又會造成不可測的後果,因此為了降低自己犯錯的機會,多運用留白技巧(也就是我們察覺自己的情緒開始波動,想要不吐不快時,就應立即離開當下情境,讓自己有空檔冷靜下來),將是可行的方法。
我們的處境畢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如何選擇?將是關鍵。